CES是消费电子展的缩写,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消费类科技产品交易会之一。2011年CES正式展会从1月6日~1月9日,共四天。几天参展下来,发现真正在CES 2011首发的重头产品并不多。大品牌厂商现在往往更倾向于在自己独立的环境里,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发布自己的重磅产品。
在本届展会,大家不约而同地都会提到四块屏幕的问题,这就是TV、平板电脑、手机以及PC。相比以往,这四块屏幕之间的界限与分工会更加清楚,而这四块屏幕之间的无线连接和内容共享也更加方便。
三星和LG在会展中心附近的大楼上布下巨幅广告,阐述自己的Smart TV概念,Sony也在中央大厅的入口上方有面积稍小的广告,介绍其基于Google TV的联网电视产品。LG和三星分别占据会展大厅的核心的位置的大片展区,在面积、气势、展示方面几乎不相上下。相关展出的主要的思路都是3D+Smart,也就是立体影像外加智能电视,同时,借助家庭的无线网络,把网络存储(NAS)、手机、平板电脑等无线连接起来。
体验是最关键的问题。良好的体验有赖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成熟度和整合度。在这一点上,采取高端解决方案的厂商产品具有一定优势,但这样会导致Android平板与iPad之间的价格优势减少很多。
虽然Pl ayBook并非此次CES才宣布,但在本届CES上,大家可以试用PlayBook。PlayBook的选材和做工上乘, 触摸感觉和操作流畅度让人想起iPad的体验。而在多任务方面,PlayBook更是胜出一筹,用手势控制多任务的切换以及程序关闭、用手势控制程序Dock等都令人眼前一亮,让人有WebOS的体验感觉。
软件方面,Honeycomb是Android转为平板设计的第一代产品,对其用户界面、用户体验的成熟度还需要观察。还有比较重要的是,针对平板电脑的Android Market目前还没有看到消息,大家面临的问题还是缺少典型的平板应用。虽然Android之前的版本就支持多种分辨率、多种DPI,但是对于软件而言,屏幕尺寸也是一个问题。在这一点上,专为iPad设计的一些软件比如Flipboard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。除了Google的Team专门为Android的Honeycomb版本重写的Gmail、Maps、YouTube和Gtalk等Google自有的软件之外,还缺少第三方程序。问题是,除了三星Smart TV沿用3D+Smart的设计思路有家电大厂会出钱外包定制之外,有哪些程序员会花更多工夫给设备数量更少、硬件规格更不同一、盈利模式尚不明朗的Android平板专门开发程序呢?
Android手机发展历史是一个快速发展、快速迭代的历史。典型的案例就是国内Android玩家对于HTC手机的简称,从G1、G2一直到现在G8等。而Android软件的版本,也一路从Cupcake、Donut上升到现在的Froyo和Honeycomb。这种快速的演进、不断的Beta测试、不断的升级,正好是互联网的速度和习惯。但不同于互联网的一点是,客户必须通过更换手机硬件才能体验到最新的软件。
手机不同于其他家电之处在于被认为是可以随身携带、随时拿出来的时尚产品,所以夸张的说法是,国外用户的换机频率已经到了六个月一部。所以,这种节奏和Android软硬件升级换代基本上是匹配的。
Android在手机上绚丽的发展才刚刚开始,但对于电视、机顶盒以及平板等其他产品的进军过程,还是值得去等待和观察的。
不仅在会场内,各大厂商争奇斗异。在会场外,他们也进行着广告比拼。Sprint做的广告以4G和Android为主题,遍布机场、酒店外立面、穿梭巴士。HTC的广告“4G,for the people”也令人印象深刻。这种铺天盖地的4G广告, 让每个与会者都感到“ 不远了”,起码在北美。
智能设备的产业链日趋成熟。CES上有很多中国台湾地区的厂商,并没有展位,而是在附近的酒店租了专门的房间,与相关渠道和品牌客户进行商务洽谈。他们专注于做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。然后把解决方案授权给有品牌、有渠道的厂商,由他们卖给最终消费者。方案商和品牌商各司其职。
在智能设备软件开发领域,产业链也会逐渐成熟起来,这就像硬件的制造和销售,或者电影的制作和发行。在未来,需求、创意、研发、设计、营销、渠道等各个环节会充分成熟起来。